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昆明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公告:《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0:58:39  浏览:820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昆明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公告:《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

云南省昆明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昆明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公告:《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


昆明市交通局 昆明市公安局公告


第2号

  《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06年3月16日昆明市交通局第6次局务会议和昆明市公安局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二○○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昆明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机动车驾驶培训和考试的监督管理,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以下简称驾驶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的从业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从业行为的监督管理。本规定所称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培训资格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拖拉机驾驶培训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以及各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驾驶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负责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的考试、发证工作,并对本市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的从业行为予以监督。
  第四条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对驾驶培训机构及教练员实行培训违规行为累计记分制度和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排行榜制度。驾驶培训机构应当建立教练员教学水平、职业道德评议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第五条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驾驶培训机构、教练员违规记分情况以及培训学员的交通事故率、考试合格率,结合教练员教学水平、职业道德评议等情况对驾驶培训机构进行综合排位,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应当定期对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的考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驾驶培训机构的考试合格率和驾龄在3年以内的机动车驾驶员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情况向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进行通报。
  第七条培训违规行为累计记分制度实行周期记分,一个记分周期为12个月。驾驶培训机构违规记分满分分值为30分,教练员违规记分满分分值为10分。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积未达满分的,分值不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第八条驾驶培训机构以及教练员在教学培训中的违规行为,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予以记分,作为培训质量排行榜评定标准之一。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发现驾驶培训机构以及教练员在教学培训中的违规行为,应当及时通报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九条驾驶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予以记分:
  (一)采取虚假广告招收学员的;
  (二)未按照教学计划和训练大纲组织培训的;
  (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记录》上伪造签名或提供不真实培训记录的;
  (四)聘用无教练员证或者教练员证过期人员从事教学培训的;
  (五)不使用教练车进行驾驶培训的;
  (六)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未及时上报交通主管部门或者隐瞒、瞒报的;
  (七)在教学和考试中巧立名目向学员收取额外费用的;
  (八)以营利为目的,将由其招收的学员转让到其他驾驶培训机构收取费用的;
  (九)未按规定建立教练员、教练车等相关管理制度的;
  (十)培训期间有违规行为被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十一)教练车未按期进行等级评定及二级维护的;
  (十二)不按规定上报教学计划和教练员不按规定填写教学日志的;
  (十三)在办理学员报名手续时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
  (十四)在非标准规定教练场地训练的。
  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七)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30分;有前款第(八)项至第(十一)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10分;有前款第(十二)项至第(十四)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5分。
  第十条教练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予以记分:
  (一)未按照教学计划和训练大纲开展培训的;
  (二)教学中擅离职守,造成学员单独驾车的;
  (三)不履行审批手续,串校执教的;
  (四)教学时不使用教练车进行培训或者未携带教练员证的;
  (五)在教学中有违反职业道德等不良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10分;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5分。
  第十一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发现驾驶培训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依法处理之外,应当将情况书面通报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予以处理,并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记分:
  (一)在学员考试过程中有贿赂或者舞弊行为的;
  (二)不符合条件申报和预约考试的;
  (三)驾驶培训机构在申请和预约考试等业务中不按规定使用计算机操作口令的;
  (四)业务代办员或者教练员提供虚假身体条件证明的;
  (五)对科目一、二初考及格率达不到70%,科目三初考及格率达不到80%的;
  (六)实际考试人数未达到预约报考人数85%的;有前款第(一)项情形的每次记30分;有前款第(二)至第(四)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10分;有前款第(五)、第(六)项情形之一的每次记5分。
  第十二条驾驶培训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计未达满分的,以实际记分累计分值计算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排行榜排名。第十三条驾驶培训机构及教练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计达满分或者一次性记分达满分的,作如下处理:
  (一)驾驶培训机构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分值累计达满分或者一次性记分达满分的,培训质量排名末位,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抄告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
  (二)教练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被累计记分达满分的,由所在驾驶培训机构暂停教练工作三个月;
  (三)教练员一次性被记分达满分的,由所在驾驶培训机构暂停教练工作六个月。
  第十四条教练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一)饮酒后从事教练的;
  (二)在非指定路线进行科目训练的;
  (三)教练过程中让与教学无关的人员在教练车辆上乘坐或者乘坐学员超过核定学员人数的;(四)教练员在教学中故意指使学员违反交通法规的;
  (五)其他在教学训练中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教练员做出处罚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应定期向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通报。第十五条依法对驾驶培训机构做出责令限期整改的,在整改期间,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可暂不受理该驾驶培训机构的申请和考试业务,其学员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调安排到其他驾驶培训机构培训。驾驶培训机构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并经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检查验收合格的,由市驾驶培训管理机构或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情况抄告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管理所。
  第十六条本规定未尽事宜,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外经贸部2001年第28号公告 进口国营贸易企业名录

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告


2001年第2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现公布《进口关税配额管理货物目录》,《进口国营贸易管理货物目录》、《进口国营贸易企业名录》,《出口国营贸易管理货物目录》、《出口国营贸易企业名录》,《进口指定经营管理货物目录》、《进口指定经营企业名录》,《出口指定经营管理货物目录》、《出口指定经营企业名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OO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进口国营贸易企业名录


一、粮食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二、植物油

1、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3、中国华润总公司
4、中国南光进出口总公司
5、中国良丰谷物进出口公司
6、中谷粮油(集团)公司

三、食糖

1、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
3、 中国商业对外贸易总公司

四、烟草

中国烟草进出品(集团)公司

五、原油

1、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2、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
3、 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4、 珠海振戎公司

六、成品油

1、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2、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
3、 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4、 珠海振戎公司

七、化肥

1、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2、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

八、棉花

1、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2、 北京九达纺织集团公司
3、 天津纺织工业供销公司
4、 上海纺织原料公司

赔偿责任谁承担

马艳华


[案情]
  2009年4月18日,原告潘某乘坐车牌号为宁D92229货车,沿312国道由东向西行驶至3480km+430m处时,驾驶该车的被告马某因采取措施不当,与同向行驶的由陈某驾驶的蒙G30338号货车追尾相撞,将乘坐在车内的原告潘某甩出车外,潘某随后又被该车碾压,造成严重损伤。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被告马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原告潘某无责任,驾驶员陈某无责任。经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原告潘某之损伤属重伤,六级伤残,丧失劳动能力50%。原告潘某出院后,左眼一直疼痛,经某市医院眼科专家诊断为“左眼球破裂伤,左眼球萎缩,左眼视网膜脱离”。2008年5月,被告马某将涉案肇事车辆向被告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A支公司投保交强险,支公司B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因多次协商未果,潘某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马某、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A支公司、支公司B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共计330791.16元。
[分歧]
  该案在审理中,合议庭形成了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原告潘某与被告马某是侵权法律关系,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A、支公司B与被告马某之间是保险合同关系,二者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而存在,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规定,潘某系车上乘客,不属于交强险合同中规定的受害人,不适用于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故A、B公司均没有交强险的赔偿责任。车上乘客不属于受害人,故A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没有赔偿责任;被告马某在支公司B投保的商业第三者险,能否赔偿及赔偿数额,应完全依照保险合同进行。
  另一种意见认为,原告潘某属于被告公司A、支公司B与被告马某之间订立的机动车辆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保险条款所规定的“第三者”。根据涉案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保险条款的规定,“第三者”是指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以外的,即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受害者。本案中,原告潘某不是涉案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原告潘某由于涉案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被该车辆碾压导致严重伤残,属于因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保险车辆下的受害者,当然也属于涉案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保险条款所规定的“第三者”。根据本案事实,涉案的货车、挂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属于本案被告公司A、支公司B承保的机动车辆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理赔范围。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涉案交通事故给潘某造成伤害,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原本坐在涉案肇事车辆内的原告潘某因车辆追尾相撞被甩出车外,而后被该车碾压,该情形属于机动车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的理赔范围,还是属于车上人员责任险的理赔范围是本案的争议焦点。
  原告潘某在涉案交通事故发生前确系涉案保险车辆的“车上人员”,但此事实并不影响原告潘登军在涉案交通事故中的“第三者”身份,被告公司A、支公司B关于车上乘客不属于受害人,没有赔偿责任的观点不能成立。本案不适用涉案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免责条款。
  判断因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而受害的人属于“第三者”还是属于“车上人员”,必须以该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当时这一特定的时间是否身处保险车辆之上为依据,在车上即为“车上人员”,在车下即为“第三者”。同时,由于机动车辆是一种交通工具,任何人都不可能永久地置身于机动车辆之上,故涉案机动车辆保险合同中所涉及的“第三者”和“车上人员”均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临时性身份,即“第三者”与“车上人员”均不是永久的、固定不变的身份,二者可以因特定时空条件的变化而转化。本案中,潘某被涉案保险车辆碾压致伤,该事故发生前,潘某的确乘坐于涉案保险车辆之上,属于车上人员,但由于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时操作不当,导致涉案保险车辆失控,将潘某甩出车外,随后被涉案保险车辆碾压至重伤。因此,涉案交通事故发生时,潘某不是在涉案保险车辆之上,而是在该车辆之下。如果潘某在涉案交通事故发生时是涉案保险车辆车上人员,则根本不可能被该车碾压致伤。故被告公司A、支公司B仅以潘某在涉案交通事故发生前乘坐于涉案保险车辆之上的事实,即认为潘某属于涉案保险车辆车上人员,涉案交通事故责任应当按照车上人员责任险理赔,其观点不仅不符合涉案保险合同的规定,亦有悖于常理。
  根据涉案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免责条款的规定,该条款所称的“本车上其他人员”与车上人员责任险条款所规定的“车上人员”完全相同,即也是在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在该车之上的人员,如前所述,潘某在涉案交通事故发生时已经从车上人员转化为第三者。不论潘某是被动地从涉案保险车辆上“甩出”还是主动从该车上离开,均不能改变在涉案交通事故发生时原告潘某已经不在涉案保险车辆之上的事实,不影响其第三者身份。另外,因被告支公司B未向被告马某提供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加之该条款系格式条款,如果做出其他解释,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应依法做出不利于该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即被告B支公司的解释。
  综上,涉案的货车、挂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属于本案被告公司A、支公司B承保的机动车辆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理赔范围,故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